高温下的植物“受伤”了吗?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
8月18日,刘慧和李强、宁秋蕊、文印、廖良宁、金益、焦瑞芳和张浩萍等学者建立了“高温小组”探讨实验计划,首先确定了实验方向、实验的时间地点和本组内实验人员的配备等问题。“因为这次实验涉及多个城市,寻找合作团队是很重要的一环,同专业的老师团队是我们的首选。感谢武汉植物园的操瑜老师、山东大学的杜宁老师,他们是这次我们最初达成合作的团队。”
“我们此前已经积累了全球范围内一千种左右植物的耐热性指标,并已完成了相关论文,相信大家的积极参与不仅可以调动自己的科学热情,对我们的科学研究也具有很积极的意义。”刘慧说,“这次的问卷调查部分,就是极端高温天气下植物生存状况的一次普查,随手拍照都可以参与。”
不同城市沿高温梯度植物受损程度如何?哪些植物更不耐热或者更耐热?在研究团队成立后,刘慧和其他成员就初步商定了此次实验的两点科学问题,根据问题确定具体实验内容,随后展开实验仪器的准备和调试工作。
就这样,问卷调查的形式应运而生--全面而严谨的科学调查结果,不仅仅需要专业团队的合作,同时也需要动员更多对科学感兴趣的人的参与问卷调查。华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大二学生宋凌洁,按需求制作出简洁又实用的海报,极大地方便了研究组的宣传和数据搜集。有意愿参与的朋友只需要扫描海报上的二维码,根据里面的提示,就可以参与进来。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黄岚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林传凌
红外相机拍到叶片温度(一般因为蒸腾会比空气温度低)高达45度。(华南国家植物园张浩萍摄)
“上海辰山植物园宋永刚老师、温州大学张永华老师,专门冒着炎热的天气去小区和附近公园,把标注好物种、经纬度、当时的环境等信息的照片提供给我。上海的徐曼博士冒着高温帮忙踩点。上海师范大学宋佳老师安排了两位同学接应我们的学生,赶在大雨前测完很多个物种。更有不少身边的同事、甚至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都现身并动员了全家老小为科学做贡献,提供了很多有用的信息。”这次活动,让刘慧感受到大家对科学的热情,让研究组很受鼓舞和激励。
今年8月以来,极端气候现象较以往显著增加,其中高温干旱屡次打破了多个历史气象记录。不仅国内,全球多个城市和地区都遭遇了极端高温干旱。为做好森林植物和植物园植物耐旱耐热的研究,华南国家植物园生态中心植物生理生态学课题组近日开展“极端高温下的植物生存大调查”。其中网络问卷调查部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项关于极端高温天气下植物生存状况方面的普查,任何人只要感兴趣都可以参与。
近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了一项关于植物生存大调查的研究,让所有人都有机会参与“科研工作”,为气候变化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火速成立“高温小组”
【来源:广州日报】
图说: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收集的数字信息(包括卷叶、变色、落叶等分级信息),以统一的标准量化图片内植物的枯死率。
图说:植物响应极端高温捕捉小队记录(华南国家植物园宁秋蕊摄)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刘慧副研究员是这次调查活动的组织者之一。她告诉记者,“近些年极端气候发生频率有增高的趋势,我们很早就萌生过追踪极端高温、极端干旱去测定植物响应的想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没有能够成行。”今年夏天的高温干旱波及范围之广、南北差异之显著、温度值之高,都是以前几乎没有遇见过的,如此自然环境之下,让团队再次萌发了“做研究”的念头。
科普工作需要更多热心民众参与
图说:高温下的花叶青木(桃叶洒金珊瑚)像烧过一样。(江苏大学戴志聪摄)
高温下,人们对植物所有的“热情”,都起源于科研。问卷调查是实测的辅助,作为科研工作者更看重的是实测。刘慧告诉记者,问卷同时也是为了筛选和踩点,因为实测能够得出更加科学准确的数据,这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时间实在太紧张,有的城市降温比预期早,我们需要跟天气赛跑。一边问卷一边电话联系,然后决定到哪一个城市的哪里取样,所有的决定都必须快而准确。”
文章来源:《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ngfyxzz.cn/zonghexinwen/2022/0829/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