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医电医疗行业内部革命音
如果你在人潮汹涌的大医院排队候诊几个小时,坐诊专家却用了5分钟就把你打发走人,那么智能医疗描述的场景肯定会让你怦然心动——边远山区的老人感觉身体不适时,不需要再辗转几次交通工具到省城的医院里找专家诊断,而是在村子里的社区诊所里享受与城里人一样的专家远程会诊;一位刚做完心脏外科手术的病人不用在病床上躺一个月,只是为了每天进行术后康复检查,而是可以在家中将身体状况实时传递到主治医师的手机上。
虽然目前这些看起来还遥不可及,但是在信息技术浪潮的“惊涛拍岸”之下,僵化医疗体制的堡垒正在松动。
诱人的“蛋糕”
在中国,医疗服务是一个2万亿~3万亿规模的巨大市场,占GDP的比重高达5%~6%,席卷了各个行业的物联网浪潮不可能对这块诱人的“蛋糕”视而不见,甚至耐克这样的运动厂商都在蜂拥挤进健康管理这个新兴领域。
可以监测人体运动量、脂肪燃烧情况和睡眠质量的智能手环,可以检测脑电波变化情况以便进行情绪管理的智能头箍,可以定时提醒病人用药的iPhone软件……这些散发着浓浓“极客味儿”的硬件、软件产品正在使自我量化成为一种时尚。
但是,这些体外数据采集设备只能激发用户通过锻炼等预防行为来改善身体状况,而无法发现健康异常状况并做出风险预警。运动厂商、IT领域的“外行”玩家也无意于去以物联网打通医疗体制的“任督二脉”,承担起医疗体制信息化革命旗手的角色。由于深知医疗体制的复杂性,他们精明地选择了从面向消费者的移动终端突围,而绕开了医院、社区诊所这些难啃的“硬骨头”。
医疗行业内部“革命者”
与“外来入侵者”的喧哗叫嚣不同,医疗设备行业内部的“革命者”正在悄无声息地在医疗体制内掀动“蝴蝶的翅膀”,这将深远地改变我们未来看病的方式。
1977年,陈广元设计的电子无极调速生理记纹鼓让中国的生理记录仪器进入了电子时代。30多年来,从八道、十六道、三十二道到一百二十八道……他研制的生理参数分析记录仪正在将越来越多的人体健康参数从“混沌状态”释放出来,呈现在医生的面前。如今,他则希望借助于物联网的“东风”,将专业的心电监测从大型医院解放出来,分散到穷乡僻壤的社区诊所,甚至千家万户之中。
作为我国生物医学电子骨干企业之一,陈广元率领的华南医电在心血管诊治医疗设备和数字多道心电图机方面处于行业领军地位,主打产品多道生理记录仪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与之相比,GE的占有率仅为5%,而飞利浦、西门子等企业甚至完全拱手让出了这块市场。
由于华南医电心脏介入、心电、射频消融,睡眠呼吸四大系列几十款产品已经在中国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中广泛使用。30多年来,华南医电和各家医院、各方专家之间保持了持久的合作关系。所以,陈广元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借助于物联网系统改变这些仪器的使用方式,进而推动中国医疗体制的创新。
传统的医疗体制之下,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城乡、地区之间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均也使得大型医院超负荷运转、而社区诊所资源大量闲置,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通过华南医电的医疗物联网系统,医院内部各个科室之间、各家医院之间,大型医院和社区医院之间、医院和患者之间将实现信息的自由流通和共享。病人可以在社区诊所将身体信息实时地反馈到医院,由专家远程诊断,做出治疗或用药建议。同时,在就诊之前,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根据医生的时间表来预约挂号。
与此同时,以高精尖仪器起家、专做医院生意的华南医电也在施展“绣花本领”,生产适用于社区诊所、家庭使用的“轻量级”仪器,从而打通数字化医疗的“最后一公里”。
曾有一家互联网转型的物联网企业研发了一款“世界第一台远程心电检测设备”,希望华南医电代理销售。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临床试用期间,一名6个月大小的婴儿被这台仪器检测为“心肌梗塞”——这种疾病在婴儿中发病率极低。主治医师用华南医电的专业心电图机和该仪器检测结果对比后发现,它的检测结果大错特错:医用心电图机的检测幅度应该在0.05周~150周之间,而该仪器的检测范围却只有40周,完全达不到医疗诊断的精确性要求。
在陈广元看来:“这就是物联网企业‘跨界’来做智能医疗的危险之处,弄不好可能是要闹出人命的。”
文章来源:《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网址: http://www.hngfyxzz.cn/qikandaodu/2021/0329/595.html